國產大豆出路何在
發布時間:2014-08-29 15:36 來源: 點擊:
根據外電報道,過去一周,中糧集團和中國儲備糧管理公司(下稱“中儲糧”)在美簽署了采購1340萬噸大豆的協議,價值67億美元。
外電稱,上述交易中單日即向中國出售292萬噸美國大豆,創下美國農業部單日銷售紀錄。2011月1月12日,美國大豆銷售紀錄曾升至高點,也不過274萬噸。當然那也是售往中國。
那則報道字里行間洋溢著美國人歡呼雀躍的氣氛。這或許意味著,另外一部分人很不高興。
至少東北農民不高興。中國進口美國大豆越多,國產大豆市場相應越小;環保人士也很不高興,美國大豆基本上屬轉基因,連蟲都不吃的大豆,不知道蘊含著啥東西。更多充滿民族產業情懷的人肯定更不高興。
不過,純粹講市場邏輯,中糧和中儲糧等中國企業估計會選擇美國大豆。
一組數據能說明美國大豆相對中國大豆的優勢。2011年至2012年度,美國大豆平均每公頃產量為2.79噸。這不是最高的,巴西每公頃產量為2.88噸。中國大豆每公頃產量僅1.76噸,美國單位面積產量比國產大豆高出58.5%。
即便比爾·蓋茨或巴菲特愿將中國大豆推向世界,低產量水平估計也會讓它走不了多遠。
美國大豆轉基因產品居多,但出油率比中國國產大豆高。中國大豆出油率約16.5%,美國大豆出油率達18.5%。這意味著,同樣1噸大豆,美國大豆可產出大豆油185公斤,中國大豆只能產出165公斤。按每公斤9元計算,多出20公斤可多收入180元,顯然不是小數。
中華油脂網20日的測算數據顯示,按照廣州地區進口大豆3850元/噸,加工成本100元/噸;出油率按18.5%計,出粕率按78.5%計,四級豆油價格為8900元/噸,豆粕價格為3100元/噸,油廠盈利水平約130元/噸。使用進口大豆多出的20公斤豆油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油廠的利潤水平,不使用進口大豆恐怕得背上“傻瓜”的名號。
在中國東北,由于地廣人稀,黑龍江的一些地區平均每個農民能擁有1公頃的土地種植大豆,但是與美國一個農場上百公頃的面積相比,只能是小巫見大巫,這也導致美國大豆更適合現代化加工。
業內人士說,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進口大豆一度價格高達每噸4300元左右,東北大豆農戶出售價才每斤1.98元左右,即每噸不到4000元,但企業更愿意接受整船的進口豆,也不愿派人下到中國農村收購,因為看著價低,等企業真收上來,加上人力物力成本,每噸的價格比進口大豆成本還高。
雖然沒有一千個理由,但是真不能埋怨中糧、中儲糧去大舉購入進口大豆,何況中美之間存在巨額貿易逆差,在美國沒有放松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之前,也許大豆是為數不多能夠彌補貿易逆差的產品之一。
國產大豆并非沒有出路,中國大豆由于是非轉基因的,加工大豆蛋白是最合適的原料,售價要比豆油至少高出一倍以上,美國方面的一些人士數年前參觀東北大豆種植時曾做出上述建議,卻被認為是想滅掉中國大豆產業,但是平心而論,在中國農業沒法突破規模化種植之前,加大大豆食品的研發力度也許真的是一條路。
上一篇:
【2025】本公司招聘業務人員若干名,詳情咨詢13970001321
下一篇:
大商所修改棕櫚油交割質量標準和交割細則大商所修改棕櫚油交割質量標準和交割細則大商所修改棕櫚油交割質量標準和交割細則